你的位置:股票无息配资 > 专业的股票配资平台 > 信息量巨大!金融监管总局发声,涉及处置不良贷款、房企融资、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信息量巨大!金融监管总局发声,涉及处置不良贷款、房企融资、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时间:2024-03-08 05:42:19 点击:92 次

  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2023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2%……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和主要业务平稳增长,资产质量总体保持平稳。

  1月2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新闻发言人、统计与风险监测司负责人刘志清,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人尹江鳌介绍了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应了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金融对外开放、做好“五篇大文章”等热点问题。

  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在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和主要业务平稳增长的同时,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流动性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步统计,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2%;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4.2%,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万亿元。

  初步统计,2023年商业银行净利润2.38万亿元,同比增长3.24%。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增加4768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5.1%,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15.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保险业偿付能力保持充足,2023年末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6.5%和127.8%。

  流动性方面,2023年末,资产规模2000亿元以上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51.6%,净稳定资金比例125.5%。资产规模2000亿元以下银行优质流动性资本充足率269.4%。各类机构流动性指标均保持较高水平。银行资金来源稳定,各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率达到69.2%。2023年,保险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71万亿元。

  刘志清表示,展望2024年,银行业有望持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机构和功能布局更为合理,金融资源配置将进一步优化。过去三年,保险业总资产平均增速达到8.7%,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将更加有效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绝大部分信贷资金用于实体经济

  针对市场较为关注的银行信贷结构问题,肖远企回应称,金融监管总局在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方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监管定量措施规则。一是集中度监管,对单一客户、单一集团和单一行业的授信和贷款都跟资本金挂钩,避免金融资源垒大户。二是实施了联合授信机制,银行能够了解企业的授信和融资情况,确保既不把企业债务率推高,又能把金融资源用到最需要的领域,能够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真正的合理的资金需求,避免资金空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刘志清表示,在监管部门大力推动下,银行机构连续多年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清收力度。2017年以来,累计处置银行不良资产达18万亿元,盘活了大量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将资金投向更有效益、更具前景、更需支持的领域。从资金投向看,绝大部分信贷资金用于实体经济,积极满足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有力支持了经济恢复向好,提振有效需求。

  中小银行总体经营稳健

  中小银行是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乡村振兴的重要金融力量。数据显示,全国中小银行3912家,总资产110万亿元,占银行业资产比重的28%;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1万亿元、29万亿元,占银行业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的比例是38%和44%。

  针对中小银行风险情况,肖远企表示,从全国范围看,目前中小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资产质量总体上处于比较好的水平,经营和监管指标均处于合理健康水平。

  “当然,也有少部分中小银行在前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一些风险,个别的中小银行风险还是比较高。”肖远企同时表示,这些中小银行数量、资产总额以及不良资产总额,无论是占整个银行业比例还是占中小银行体系的比例都非常低。金融监管总局实施高强度监管,促使其风险逐步收敛,同时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一行一策”谋划实施改革化险路径,稳妥有序化解和处置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其中有相当部分这种银行的风险已经大幅收敛,而且实现了可持续经营,改革化险成效正在显现。”肖远企介绍说。

  谈及下阶段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举措,肖远企表示,将重点从强化公司治理、提升中小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分类施策深化改革、督促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全面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其中,农信社改革要以转换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功能定位、规范履职行为为重点,“一省一策”启动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对于城商行,要“一行一策”指导实施改革,总的目标是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提升中小银行长期健康经营发展的能力。

  有效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在发布会上,肖远企介绍了2023年以来银行业对于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等方面的成效。截至目前,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分别为12.3万亿元和38.3万亿元,仅2023年就分别发放3万亿元和6.4万亿元。去年末银行购买房企债券余额4275亿元,2023年银行投资房企债券的额度较2022年增长15%。另外,2023年银行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超过1万亿元。在保交楼方面,截至2023年底,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绝大部分都已经投放到项目,商业银行提供了相应的商业配套融资,确保“保交楼”任务完成。

  谈及下阶段金融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安排,肖远企表示,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开展四项主要工作,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二是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三是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四是指导和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平急两用”重大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并且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坚定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几年,金融管理部门陆续推出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的措施。一方面是取消了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里关于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目前已经完全清零。另一方面,大幅减少外资数量型准入门槛,更注重外资投资综合资质评估。

  “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肖远企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外资银行在华累计设立41家法人银行、116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2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量888家,总资产达到3.86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设立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占境内保险行业市场份额的10%。

  针对市场关注的金融开放举措,肖远企表示,将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继续坚定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欢迎各类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来中国展业兴业;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同行在股权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欢迎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产盘活处置,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有专业专长的外资机构来华开展不同形式的全方位合作。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

  2023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李明肖介绍,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引导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针对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其中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

  在支持先进制造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强化重点监测和日常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协同,完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化、常态化。截至2023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1%。

  持续提升绿色金融的服务质效

  李明肖介绍,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持续提升绿色金融的服务质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截至2023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2023年,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2297亿元,赔款支出1214.6亿元。

  据了解,金融监管总局组织21家主要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自评价,督促其对照相关监管制度和标准自查绿色信贷工作情况并及时整改。将绿色金融发展情况作为对银行保险机构日常监管、现场检查和公司治理要求的重要参考,强化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约束。另外,金融监管总局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监管协同。严把新上融资项目的碳排放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在降碳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努力打造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

  “努力打造又普又惠、好用不贵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郭武平在此次发布会上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美好愿景。

  数据显示,这一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截至去年年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3.13个百分点。去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7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截至去年年底,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4%,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2个百分点;利率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达19.19%,同比提高2.29个百分点。

  郭武平表示,今年金融监管总局将综合小微企业、涉农主体、民营企业贷款,形成普惠信贷统一的监管口径,开展考核评估和数据披露,同时明确监管重点。其中,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信贷投放节奏,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动民营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合理提升县域存贷比水平,将新增县域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

  养老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本次发布会上,尹江鳌列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养老金融成绩单。

  具体来看,一是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目前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二是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自2021年9月试点至今,11家理财公司在10个试点城市发行了51个产品,认购投资者约47万,规模超过1000亿元。三是推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发展。特定养老储蓄由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在5个城市开展试点,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20年四档,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自2022年11月启动试点至今,存款人数约20万人,余额接近400亿元。四是启动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自2023年1月起在十省(市)启动试点以来,已累计开户超过59万个。五是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常态化经营。截至去年末,保单件数约74万件,累积养老准备金规模超过106亿元。六是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指导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保险公司等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动建立完善行业信息平台,建设产品展示专区,便利消费者选择。七是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公司专业化发展。

服务热线
官方网站:crown-wood.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09:00-18:00)
联系我们
QQ:2852320325
邮箱:w365jzcom@qq.com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国际企业中心
关注公众号

Powered by 股票无息配资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站群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